為什麼我的淚溝填完後反而藍藍腫腫的

文章由賴弘國醫師提供

淚溝是許多求美感者想改善的問題,也是相當熱門的醫美治療項目之一。所謂的淚溝,以及其產生的原因其實有許多,排除掉眼袋型的淚溝先不談 (此種個案由於眼袋較明顯,因而產生明顯的淚溝陰影,應先考慮解決眼袋的問題),一般個案的淚溝成因,初步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

一、眼下脂肪墊缺陷造成的缺陷型淚溝。
二、
黑眼圈的色素沉澱造成的色素型淚溝。
三、過敏性鼻炎,或任何造成鼻腔周圍血液循環不良而形成的過敏型淚溝。

這些構成淚溝明顯的原因,有可能單一存在,但也常常共同發生,因此在治療上我們使用合併治療的案例也不在少數,不過今天我就以缺陷型淚溝填充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後續反應為主題,帶大家了解填充淚溝的大小事。

在講解如何填充以前,許多個案或許已經有過填充淚溝、蘋果肌的經驗。遙想剛入行時前輩的話: 淚溝剛打完平不是平,一個月後平才是真功夫。這句話到現在仍然受用無窮。一般接受淚溝治療後的不良反應,常見的前三名分別為:

一、淚溝看起來更深。
二、笑起來時有兩條毛毛蟲似的鼓包。
三、眼下填充的區域看起來藍藍的廷得耳效應(英語:Tyndall effect)。

這類的不良反應通常都與個案的選擇、填充的層次過淺、填充的位置不當,以及材料的選擇有關,族繁不及備載,因此本篇先以廷得耳效應為例,讓大家了解填充物注射層次的重要性。

廷得耳效應得名自物理學家約翰·廷得耳在1869年對於光通過懸浮微粒的《散射反應》所做的研究,一般可見光的波長為400-700nm,當微粒的直徑小於可見光的波長時光會產生散射,當膠體或微粒的直徑大於可見光時則會產生反射。

填充式的玻尿酸通常是由玻尿酸分子,藉由各廠牌的交聯技術把分子連結在一起製成的透明膠體,而眼皮又是全臉皮膚最薄的地方。因此,當玻尿酸在淚溝處注射的層次太淺且注射的量過大,再加上吸水的特性,就會在眼下聚集,而填充物經過光的反射(廷得耳效應),在皮下就會在視覺上以藍色呈現。也就是為什麼我的淚溝填完後反而藍藍腫腫的答案。

如何避免廷得耳效應?

首先是評估個案皮膚厚度跟注射材料的選擇,概括來說先以觸診(pinch test)捏一下個案眼下的皮膚厚度,來決定注射的量以及層次。材料的選擇則根據層次的不同來決定,如果是較容易吸水的玻尿酸,可以先以少量生理食鹽水沖泡在注射前進行體外水合,減少注射後的吸水效應。

其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注射的位置跟層次,下圖為中面部脂肪深淺層的分部

淚溝的填充通常以右圖的A(medial suborbicularis oculi fat),B(lateral suborbicularis oculi fat)兩個深層脂肪墊缺失的矯正為先,這兩個深層的中面部脂肪墊填充不但有矯正淚溝及蘋果肌的效果,也能藉由此部位的填充達到中面部拉提的額外成效,以下為填充案例:

在進行深部脂肪墊的填充後,淚溝達到了矯正的效果,以淚溝的填充算是畢業了。

然而從側面看起來蘋果肌的弧度(projection)仍然可以更好,因此我在淺層的b (medial cheek fat),以小分子玻尿酸進行少量填充調整。我們可以從側面看到蘋果肌的弧度經過少量的修飾達到改善。

綜合以上的論述,我認為要完成一個好的中面部填充,必須做好術前評估、材料挑選,以及施打層次的計畫,先以深層脂肪墊的矯正為主,視個案情況而定,以淺層少量填充物做最後的修飾,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廷得耳效應等注射後不良反應的產生。最後分享此個案完整治療前後的對比。

參考文獻:

  1. Does the Tyndall effect describe the blue hue periodically observed in subdermal hyaluronic acid gel placement? (Dan B Rootman1Joseph L LinRobert Goldberg) -Ophthalmic Plast Reconstr Surg Nov-Dec 2014;30(6):524-7.
  2.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hyaluronic acid molecular weight estimation by conventional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reeja Shanmuga Doss1Nirav Pravinbhai Bhatt 2Guhan Jayaraman 3)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17 Aug 15;1060: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