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一位健康檢查的個案閒聊,在檢查中發現她的生理壓力指數偏高,但她卻笑笑地跟我說「每天都很開心,笑容滿滿的,怎麼會有壓力呢!」瞬間我的腦袋浮現一個問號,為什麼有緊張與壓力感的人,一定要不快樂呢?同樣的,過去曾有一位朋友,遵從心臟科醫師的建議每天都在跑步,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高血壓可以降下來,但持續跑了兩年都沒見到顯著的改善效果,後來我建議他在跑步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讓自己可以感到有趣的活動,一星期後卻看到他的高血壓有改善的現象出現。在臨床上,也遇到一位焦慮型的個案,表示自己有特別到工作坊學習「腹式呼吸」法,在檢測中覺得自己應該有達到放鬆的效果,但檢測的結果卻顯示其生理壓力指數依然偏高,原因在於他運用腹式呼吸法幫助自己放鬆時,將注意力放置在腹部有無達到起伏的標準,這一個「認真」觀察自我地的態度,反而讓自己一直處於醒覺的心理情緒狀態,導致了生理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