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健康網】明明很累卻「睏未去」!功能醫學陳君琳醫師揭失眠原因、改善方法

明明人已經很疲倦卻怎麼樣也無法入眠。對此,醫師表示,失眠不只是睡不著,在不同的睡眠階段出問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症狀,像是入睡困難、淺眠易醒、多夢易醒、過度嗜睡、睡眠清醒週期失調、類睡症等。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建議民眾可從飲食、生活作息和運動習慣3個面向著手,一步一步幫助身體啟動修復機制。

越功能醫學院長陳君琳在臉書粉專「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及部落格發文指出,失眠大部分屬於短暫性、短期性的失眠,通常起因是由於當下的外在因素所導致,像是考試、面試或分手,當問題解決了,睡眠品質往往就能獲得改善。然而,短期間的失眠卻不一定是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在醫學上有更明確的定義。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睡眠障礙定義包括2個重點:

●發生時間連續且長達1個月以上。

●嚴重程度已造成主觀的影響,如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影響,如工作效率下降。

陳君琳表示,當失眠問題加劇,已經頻繁到每週3次以上、或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很可能屬於睡眠障礙,建議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因為長期的睡眠障礙,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引發各種慢性病,尤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大增。

6種常見失眠症狀

陳君琳強調,根據國際睡眠疾患分類,睡眠障礙疾病高達80種以上,像是猝睡症、嗜睡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仍然以慢性失眠的佔比最高,此外,睡眠階段大略可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快速眼動期,每個晚上都會經過4至5次這樣的循環。而失眠不只是睡不著,如果人在不同的睡眠階段出問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症狀,像是:

●入睡困難:身體在「入睡期」的階段,肌肉仍然緊繃沒辦法放鬆,明明眼睛閉上,但腦袋中的想法就是一直運轉,越想越清醒,最後只能在床上輾轉反側,超過30分鐘以上可能都還睡不著。

●淺眠易醒:這類型的失眠患者雖然可以入睡,入睡後卻難以進入熟睡期或是熟睡期過短,睡覺總是醒醒睡睡,容易半夜醒來,即使睡的時間很久,醒來後,仍然覺得沒睡飽,人很疲憊。有些人甚至半夜醒來後,仍需要花費30分種以上才能再次入睡,甚至無法再次入睡。

●多夢易醒:人在做夢時,腦波振幅會很高,大腦等於是正在體驗白天活動的狀態,只是身體不會有反應,這是正常現象,因此,做夢不見得會睡不好。但是多夢、時常性夢魘可能會讓快速眼動期的佔比太高,變相減少了熟睡期的時間,導致身體處於休息、機能修復的時間太短,讓睡著和沒睡一樣的疲累。

●過度嗜睡:每日睡眠時間很長,人即便清醒也容易打盹、甚至睡著,如猝睡症、睡眠腳動症、週期性肢動症、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清醒週期失調:出現該睡的時候太清醒,該醒的時候想睡覺,通常出現於夜班工作的人、跨國旅行產生時差、夜貓子、老人家太早醒。

●類睡症:睡眠時出現異常行為,如磨牙、夢遊,說夢話、遺尿、睡眠癱瘓等。

從飲食、生活及運動改善 提升睡眠品質

陳君琳提醒,若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建議民眾可從飲食、生活作息和運動習慣3個面向著手,像是飲食方面,建議多補充色胺酸,因為色胺酸是組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可以幫助調節睡眠,緩和神經活動,更重要的是,血清素經過化學轉換後會成為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可以幫助我們的生理時鐘運行,在想睡的時候誘發睡意。

除此之外,維生素B6、鈣、鎂也都是維繫這一連串化學反應的重要幫手,幫助睡意的產生。像是睡前喝1杯熱牛奶、1小片起士,可以讓人在享受美味之餘,補充苯丙胺酸、色胺酸、麩醯胺酸等營養,增加體內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給予神經放鬆,增加睡意,也維持輕鬆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