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斑

文章由黃幼鳴醫師提供

台灣地處亞熱帶,不時有運動員或是年輕學生在高溫濕熱的夏季,突然發現背上或胸口出現變色的皮膚病灶,而嚇得跑來診所求助!經過診察,原來他們是得了「汗斑」。

■ 原來我得了汗斑?
汗斑的正式名稱叫做「變色糠疹」,顧名思義其病灶的顏色與周圍正常皮膚不同,可能較深,也可能較淺,有時還可能呈現泛紅的情況。
單一病灶通常是個境界分明的小圓斑,伴隨輕微脫屑或隆起,這些單一病灶會彼此融合成一片,常見於前胸、上背、頸部、上臂、肘窩等處,偶爾發生在臉部及小腿。
患者可能會有輕微癢感,但也可能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主要的困擾還是來自於對外觀的影響。

■ 為什麼會有汗斑?
汗斑是一種皮膚表淺的黴菌感染,致病的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 species, 馬拉色菌)是皮膚上的常在菌(意思是正常的皮膚本來就會有這種菌存在),特別喜歡生長在皮脂分泌旺盛的地方。
潮濕、悶熱的環境有利於皮屑芽孢菌的生長繁殖,在適合的條件下,皮屑芽孢菌會從乖巧的酵母菌型態轉變成寄生性質的菌絲體型態而導致汗斑的發生。
除了濕熱的環境,多汗症、藥物(口服避孕藥、系統性類固醇)、免疫功能不全、營養不良等,都是可能引起汗斑的原因。

■ 為何皮屑芽孢菌會引起皮膚變色?
皮屑芽孢菌會產生色素和螢光,而這些色素會吸收紫外線,使皮膚較不容易因紫外線而變黑。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菌絲體型態的皮屑芽孢菌在分解皮脂內的脂肪酸作為養分的過程中,會產生副產物「杜鵑花酸」,而杜鵑花酸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因此導致皮膚變得較白。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進行殺菌治療後,皮膚變白的情況卻經常持續數月才漸漸恢復。
而少數情況,菌體會引起皮膚輕微發炎,進而導致發炎後色素沉澱,所以偶爾也可看到膚色變身或發紅的情形。

■ 我有汗斑應該要如何治療?
汗斑既然是一種皮膚的黴菌感染,治療首選當然是使用外用的抗黴菌藥物,例如達來藥膏(sertaconazole)、必克多黴(ketoconazole)、療黴舒乳膏(terbinafine)等,兩到四週的時間來殺菌(不必使用到顏色完全恢復,因為膚色變白常常在殺菌後數個月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但若病灶範圍太廣、外用治療無效,或者是外用治療停藥後容易復發的族群,則可使用口服azole類的抗黴菌藥物來治療。

■ 如何減少汗斑頻繁復發?
汗斑容易復發主要是因為皮屑芽孢菌本來就是皮膚的正常菌叢之一,藥物很難完全殺除它們。尤其是躲在毛孔裏的菌體,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下又會再度增生,導致皮膚變色。
因此,避免皮膚長時間處於悶熱的環境,流汗後儘快沖澡或將皮膚擦乾,都有助於減少汗斑發作的頻率。也可將含殺菌成分ketoconazole 的洗劑(例如仁山利舒洗髮精、潔得爽洗髮精) ,在淋浴前搓揉塗抹於容易復發的位置,讓其停留在皮膚上五分鐘後再沖洗掉,以一週兩到三次的間歇性使用方式作為維持性治療,以減少復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