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不需過於超前部署但請未雨綢繆!
4個關於「人生下半場」的價值觀

文章由陳君琳醫師提供

疫情嚴峻的這段期間,看新聞時看到許多長者佝僂著身軀,獨自前來診所醫院排隊打疫苗,或是長輩們關切著醫療照護/保險理賠等等內容,不禁讓我再度反思起台灣所面臨的高齡化社會問題。

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正式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甚至比日本還快!)如此龐大的高齡人口,在將來的長照及社會醫療政策都將是重要的議題。而在日常門診諮詢上,有眾多的長輩們曾透露「很想休息但經濟上並不允許」、「自己一人好孤單」、「退休後瞬間沒重心了,不知道該如何調適」、「我不冀望養兒防老,我只擔心會成為兒女負擔」等等心聲,今天就與大家聊聊關於在步入未來人生下半場之前,該如何調適好正確的心境。

在人生下半輩子時什麼最重要?莫過於這3項:「健康」、「足夠的資產」、「懂的好好生活」

大家都很清楚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而關於經濟的部分,在過往的數據調查中,長輩們以能做到「財產穩定、經濟獨立」為心中對於退休理想生活的最高指標;另外,懂的調劑生活、找到生活的新步調也能建構出良好積極的正面態度。除了這三點之外,我想特別與大家聊聊可以事先與家人溝通協定好「未來想要離開的方式」。請別忌諱討論死亡,人生說不準可能隨時出現萬一,而當真正的面臨那一刻,你希望能用什麼樣的姿態告別?

舉例來說,我曾與許多身體硬朗的長輩及其親屬諮商,聊聊彼此在面對死亡議題時會如何進行決斷:當危急時刻要堅持救治抑或是依照老天的安排?要啟動特定醫療機器或是採用健保資源?心中理想的喪葬方式及類型?諸如此類的溝通由於多數忌諱討論死亡、根深蒂固的習性,因此較難去坦然面對這類的話題,但能與最親愛的家人彼此有個共識,對未來所面臨的那一刻,更能緩解心靈上的衝擊及哀慟。

前一陣子,政府已經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意願人(20歲以上或已婚)可以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的方式,事先與親友和醫療機構討論、溝通自己的善終意願,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選擇自己在法定的五種臨床條件下是否接受、或如何接受醫療行為 (例如是否要諸如CPR、急救藥物或是人工營養餵養);同時也可以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醫療委任代理人,確保自己的善終意願在意識不清時仍能被貫徹。

雖然終點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就像大部分人都知道不能等出事了才規劃保險一樣,居安思危,多一分事前規劃、便能少一點事後忙亂。你可以找一位信任的醫師討論,或是上網搜尋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獲得相關資訊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名單https://tinyl.io/4MXj)。為自己、也為了所愛的人,多想一步。

想了解更多資訊或量身打造健康療程,
越L’EXCELLENCE 提供全方位整合醫學服務,可點選「線上預約」與我們聯繫。